Closed

身可囚, 心不可囚

5 月 27th, 2007 / / categories: 修行日誌 /

小時候看布袋戲時曾聽過一段對人生的看法:「人有向天之志,無運不能自通,馬有千里之行,無人不能自往,時也、命也;運也,非我之所(不)能也。」前幾句話道盡人生的許多無奈,但最後一句卻說明了人的選擇,當選擇「非我之所能也」,人向命運低頭,但若是選擇「非我之所不能也」,表示人的心仍未放棄,還有轉圜的餘地。

前些日子,看電視時看了淨空法師提起了凡四訓改變命運的方法,這本書的心得以後再分享,我想分享的是人要有永不放棄的的信念。

最近搬到另一個辦公室區塊,看到他人所留下來的一缸金魚,鮮紅可愛,但我卻有些感傷,這些魚是專門為觀賞而飼養的,放到大自然河川很可能是活不了的,只能在這小小的空間中存活,另人聯想到人是否也是在類似的魚缸中生活,只不過這個魚缸大許多罷了,常聽人說:「身為xxxx,這是不可避免的宿命」,無論身為什麼,有多少包袱,既然現況不能改變,心卻應該要能自由自在,正所謂『身可囚,心不可囚』。

如何能使心脫出牢籠呢?已經有太多的說法了,但我堅信兩個原則:

          顛覆世俗價值觀,回歸自然:現代人就是被世俗價值觀所困,凡事以物質金錢來衡量,所以才會這麼痛苦,這麼沒有安全感,如果不在受世俗價值觀的影響,那有那麼多的負擔,所謂見素抱樸,便能一心不亂,內心清靜。

          勤練外丹功,身體健康:人最無奈之事就在於病痛之苦,就算是權勢滔天,財富無窮,遇到身體病痛一樣是無可奈何,所以勤練外丹功,保持身體健康,才能使心不因病痛之苦而擾。

人生匆匆數十年,莫讓俗務擾心田,心無罣礙遊太虛,忘卻情愛與塵煙。

 

 

禪花

 

May 27, 2007 @ Tainan

 

評論
中國時報    E2/熟年周報   2007/04/26
《運動熟年》周萬生 爬山練功 運動當職業

【丘引】
  每天凌晨3點半,周萬生和巫鳳英這對73歲的夫妻就起床,慢條斯理的花40分鐘喝杯鮮奶當早餐。他們喜歡慢慢的來,慢慢的享受,慢慢的吃。4點半,夫妻兩相偕到植物園散步。4點半,兩人開始在植物園做70分鐘的外丹功。然後搭公車到象山山下,爬1個小時的象山。 9點半回到家。2點半,又攜手到青年公園做1個半小時的氣功。
  1年365天、24年來風雨無阻。即便過年,兩人也照這樣的行程運動。周萬生和巫鳳英成了不折不扣的「職業運動養生家」。透過這些運動養生的活動,讓夫婦倆不花一毛錢健健康康、隨時都能精神抖擻。
  「外丹功有12式,每一式對身體有不同的好處。例如預備式,得花 20至30分鐘,頭頂著天,擺的正正的,眼睛直視,脖子也伸直,腰挺直,雙腳張開立地,整個身體都正正的。預備式有一個名稱,叫做站禪。大家都知道坐禪,但了解站禪對健康好處的人卻少有。」周萬生熱切的說,外丹功是很溫和的運動,不喘、不疲倦,非常適合中老年人運動。
  「初學者剛開始可能會有一點點痠痛,差不多做了5年後,身體和思考會和外丹功結合。7年左右更入佳境。像我們夫妻做20幾年了,覺得全身筋骨鬆軟,活動自如。」周萬生說,外丹功幫助他們更專注,也放鬆,而且是全身的放鬆,從心理到身體都放鬆。
  對周萬生來說,外丹功幫助血脈循環,打通任督二脈。血液循環良好,氣色自然佳,健康當然好。「個性急的人做外丹功會放鬆,變成不急。愛胡思亂想的人做外丹功,不再東想西想,還增加專心度。」周萬生對外丹功讓人緩和下來的這一點體會深刻。
  「預備式花的時間較長,其他11式,每1式約花3分多鐘而已。若1 2式全部做完,總共花70分鐘。」周萬生還說,外丹功按摩臉部,除皺紋效果不錯,看看周萬生和巫鳳英兩人臉上全實幾乎看不到歲月的皺紋。
  為什麼天天爬象山?周萬生說,象山是樹林的山,不曬太陽,不熱也不冷,坡度又不太陡,沒有山崩過,所以很安全。他還觀察到,爬象山的人不會亂丟垃圾,因此環境很乾淨衛生,山上還有不少公共廁所,中老年人可以不必憋尿。而且,爬象山可長可短,2小時或30分鐘都成,可長可短,體力上沒有壓力。
  爬象山20多年的結果讓周萬生和巫鳳英兩人的肺活量大,腰部挺直,還健步如飛。
  下午2點30分,周萬生夫婦徒步到青年公園做氣功。氣功有108式,周萬生和巫鳳英做72式,大約花1個半小時。
  除了運動養生外,在飲食方面,周萬生和巫鳳英力行六分飽和粗食淡菜原則,他們認為六分飽對身體最恰當,更是中老年人維持健康的飲食準則,這是他們長期以來自己的經驗和體會。

 

禪花

May 15, 2007

 

評論
1

不惑之年 真能不惑?

1 月 24th, 2007 / / categories: 修行日誌 /

   

不惑之年立宏願,人生自此才開始,

晨昏勤練外丹功,終生義工不推辭。

 

 

不惑之年 真能不惑?

 

子曰:「四十而不惑」

道德經有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人到不惑之年,總是令人覺得應該對人生深省一番,真正能不惑嗎?

 

唐寅自述不惑之齒於桃花庵,詩曰:「田衣稻衲擬終身,彈指流年了四旬;善亦懶為何況惡,富非所望不憂貧。僧房一局金藤著,野店三杯石凍春;如此福緣消不盡,半生落魄太平人。」

 

徐一村的逝水年華:「離家少,未曉惜春花。天真少年遊,以為年年秋月地堂照,何必心焦﹖流年暗換,彈指芳華逝,到而立,至不惑,移山填海事未成,抱負全消。年年花依舊,形影非昨宵。何時了﹖知多少﹖華髮鬢上飄,帶恨憶往朝。」

 

野人的近不惑矣無以為題:「不惑今才欠一年,春風又綠草芊綿。消愁但有詩兼酒,勞案殊無茶並煙。此日繁花如過眼,當時豪語尚依然。微軀病體何曾惜?猶自惶惶愧俸錢!」

 

在我看來,真正能不惑的人恐怕不多,一般人總是在感傷中度過不惑之年,在感傷之餘,唯有更加精進才能不枉此生。

 

不惑之年立宏願,人生自此才開始,

晨昏勤練外丹功,終生義工不推辭。

 

 

 

禪花

Jan. 24, 2007

評論
Closed

養真集摘錄 – 道、理、天地

1 月 23rd, 2007 / / categories: 養真集 /

一、 道

 

夫人要做天地間第一等美事,莫如讀書;要做讀書中第一等高人,莫如學道。朱子曰:讀書將以求道,不然讀書何用?至於舉業乃分外事,可惜壞了多少人。道德經有云: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古時帝王皆以君道而兼師道者也,至於孔子斯道不在君而在士,今非無士也,孰是見而知之者?孰是聞而知之者?

 

夫道若大路然,豈難知哉?人病不求耳,求則得之。天子得道能保天下;諸侯得道能保其國;卿、大夫得道能保其家;士、庶人得道能保其身。才為人用而鮮終,德為己修而有名,道則無名而用無窮,是故君子惟道是學,功名富貴皆視如浮雲,任其去來而漠然無所動於其中矣!

 

或問:君子惟道是學,有所取益而然歟?曰:有!願聞焉。曰:學道之人是學盡其在我者也!心可廣,身可潤,病可癒,死可免,如是之益益莫大焉。又問:學道之人果有是益與樂乎?而今世人見有學道之人,共嗔為迂。何也?曰:道德經有云: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二、 理

 

夫道一而已矣!在天曰命,在人曰性,在物曰理,此理流行於天地之間,發著於日用之際。事事物物皆有當然之理而不容移,既有所以然之理而不可易,惟循理君子以理觀物,是是非非,善善惡惡,因而付之,是謂無我。無我則公,公則明,明則處事當,而盡物之性矣!

 

若以我觀物則愛憎橫生,不免任情。任情則私,私則昏,昏則顛倒錯亂,只知有我,不知有理也。有理斯有氣,氣著而理隱;有氣斯有形,形著而氣隱。理無不中也,氣則偏矣!中無不善,偏有不善矣!苟求化偏之不善而歸中之善也,須於機動之始,密密省察,是發于理之中者,擴而充之,是生於形之偏者,絕而去之,久而理自常存,欲自消亡。

 

天下之理不可不窮也,而亦不可勝窮也,有要焉,辨吾心之惑而已矣!辨則明,明則誠,誠則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聖人有言曰: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是惑也。一朝之念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歟?因聖言而擴充之,身受貧賤而慕富貴者,亦惑也;人不思來學而思往教之,亦惑也;邪教惑人,王法禁之猶不止,吾欲以空言拒之,亦惑也。聖賢之道必待其人而後行,望庸眾之人為之,又非惑歟?事有必不可成,物有必不可得者,而營營在心,亦惑也。人有不可強就,功有不可速者,而茲茲在念,非惑歟?素位不行而生外願,是惑也。聖言不畏而思非道之邪事,非惑歟?明之一善是中而不致中,明知萬法惟心而不了心,是惑也。明知生死事大而不體取無生,明知無常迅速而不了本無速,非惑歟?

 

理事本有的,但加提撕而自有;欲是本無底,但能照破而自無。惡欲、存理,原非二事,遏了一分欲,即存得一分理,遏了十分欲,即存得十分理。益人莫大於理,而存理者少;損人莫大於欲,而縱欲者多。人之有欲猶樹之有蟲,暗食其內,不久自斃。夫人以欲為樂,不知欲猶火也,不戢將自焚。神明受其煎熬,酒色耗其精氣,生病生瘡,晝夜叫苦,浮屠謂死後受罪,而不知生前已受之早矣

 

三、 天地

 

大道無形,天地是個有形的道;天地不言,聖人是個能言的天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未嘗不見經書,見經書而能明其理義,與見聖人何殊?天生我形,天賦我性,內外皆天,我何敢紊?我在天中,天在我心,見天地而效其清靜與其大道不二,少有私意,獲罪非輕。形色天性也,率天性而行,自無人欲之累,日用常則也,順常則而動,必無逾矩之愆。

 

人之道無時不與天地相合,一動一靜是也;人之氣無時不與天地相通,一呼一吸是也。嘗見日入地中,心火下降之象也,月到天心腎水上升之象也。仰觀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名曰「天樞」。夫天固有樞,以為造化之本;人亦有樞,以為性命之源。均是人也,有所謂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試察我之心併我之性,其合乎天地者有幾?合則加勉,不合則速改而至於大人,不為憂矣!

 

天生地成,吾人之大父母也;天動地靜,吾人之大師教也。以往之聖人,天地之孝子也;未來之聖人,天地之慈孫也。能愛其親者,大德必受命;能敬其師者,下學而上達。

————————————————————————————————————————————–

 

個人體悟:

外丹功以培養先天氣為修練主軸,厚植本身生命磁場,並以蠕顫彈抖功法提昇全身神經系統之統合,調節其功能,加強腎臟功能,提昇生命機能,助益腦神及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綿柔五臟六腑,舒活筋骨,為一完整之保健及復健的功夫,更是修道非常好的方法。

 

禪花

Jan. 23, 2007

評論
資訊來源 : 中國時報 E1/元氣周報 2006/12/26
http://www.tol.com.tw/CT_NS/CTContent.aspx?nsrc=B&ndate=20061226&nfno=N0764.001&nsno=3&nkeyword=%a5%7e%a4%a6%a5%5c&SearchArgs=Keyword%3d%a5%7e%a4%a6%a5%5c%26Attr%3d%26Src%3d7%26DateFrom%3d20061205%26DateTo%3d20070103%26ShowStyle%3d2%26PageNo%3d1%26ItemsPerPage%3d10&App=NS
 
周汝川 91歲還像個好動兒
 
【馮惠宜/專訪】
  身為中山醫學大學創辦人,
  國內牙醫界多半是他的徒子徒孫,
  周汝川不但耳聰目明,還能打高爾夫球,
  給年輕學子的畢業諍言,就是養生不老歌。
  中山醫學大學創辦人周汝川,91歲卻還像個「好動兒」天天醫院、學校趴趴走,別看他個兒短小精幹,到如今仍是身手矯健,反應力過人,日前受困電梯18個小時,不慌不亂,冷靜等待家人回來,這表現,連醫院的後生晚輩都直呼可以創金氏世界紀錄。
  仍在第一線服務的資深醫師
  周汝川雖然不算什麼名人,但對台灣的醫界、牙醫界卻是影響深遠的人物,他26歲開始執業看牙,38歲創設中山牙醫專科學校(中山醫學大學前身),國內牙醫界多半是他的徒子徒孫,中山醫大更是中部醫護人才的搖籃。
  「老先生」老當益壯,88歲那年他重被白袍,曾為牙醫界碩果僅存仍在第一線服務的資深醫師,直到現在他仍維持一周兩診服務老病號,此外,他每周還會打打高爾夫球,不時跟著扶輪社友一起出國旅遊,日子過得健康寫意。
  中部幾家大醫院如澄清、仁愛、中山創辦人都到了90多歲的高齡,周汝川是身體最硬朗的一位,活到這把年紀身手依然矯健,當年的球友中,這把年齡還能輕步果嶺揮桿的,只剩他一人。
  周汝川個性開朗天真,現在他每隔幾天要跟扶輪社友打高爾夫球,假日經常和院裏年輕醫師約著一起揮桿,而且一年要出國好多回,甚至還可以自助旅行,活力十足。
  偏愛自然療法 不愛吃西藥
  問他如何保養?辦學、開醫院的他,偏愛自然療法,不愛吃西藥,到現在感冒,還是奉行老祖宗多休息、多喝水的辦法,經常把國策顧問張群的「不老歌」掛在嘴邊。
  「睡得好、起得早、七分飽、常跑跑、多笑笑、莫煩惱、天天忙、永不老」,當著醫學院畢業生,91歲硬朗的董事長對著雙十年華的年輕人一點也不藏私,畢業諍言,就是養生不老歌。
  仔細觀察,周汝川可真是奉此為圭臬,那一回兒子、媳婦出國,孫女在醫院值班,別墅電梯秀逗,老先生望著一閃一滅的燈光,一件短衫短褲,當下以拖鞋當枕頭,踡著身養精蓄銳,他屈指一算一定要到隔日司機到家中接不到人才有救兵,不必想太多,休息保持體力為上策。
  受困電梯18小時 臨危不亂
  直到司機請來消防隊員,他還能平靜的要他們慢慢來,別破壞電梯;即使困在密室,還能談笑風生,這等大智慧,就是董事長之所以為董事長的原因。
  18個小時受困電梯,多半時間他就是躺著假寐,一出電梯,老先生用生雞蛋沖牛奶,補充水分與營養,這就又上床補眠了。
  「受困電梯謝關照,中輪球賽不缺席,老爺新豐打二場,兩天高球元氣回」,電梯事件隔一日,補眠後,他即隨著「中輪高球隊」到新竹老爺、新豐球場打高爾夫球,還寫下這首打油詩,明明白白點出,自己延年益壽全憑打球保養。
  延年益壽 全憑打球保養
  球齡超過40年的他,打球不是展現揮捍實力,圖的是在綠地裏散步,他從不勉強扭腰揮桿,量力而為享受打球的樂趣。
  周汝川的父親49歲就過世,親族都不太長壽,唯獨他身體硬朗還耳聰目明,他自謙沒有長壽的基因遺傳,勤於運動、吃得清淡讓他活得健康又長壽。
  直到現在,他每天清晨5時醒來後,不會馬上起身,要手腳動一動滾一滾做完伸展運動這才下床。起床後,再墊著腳尖、原地跳躍100 下、做做外丹功,閒來沒事就走路散步,一天來回走個5、6000步。
  隨身帶個10元的按摩棒,周汝川拿出好動的本性,開始這邊按按,那邊壓壓,最後索性把按摩棒當禮物和人結緣,要大家沒事自己DIY 按摩。
  勤於運動 吃得簡單
  有一顆好心腸
  事業有成,周汝川不講求物質享受,和兒子、媳婦同住的他,吃得簡單,早餐吃的是生機飲食店的五榖麥粉,午餐外食,晚餐媳婦準備什麼就吃什麼,愛吃稀飯的他,家人準備白飯,他就吃泡湯飯。
  勤於運動、吃得簡單之外,在生理健康之外周汝川還有一顆好心腸,心理也很健康。較之其他私人創辦的醫學院、醫院,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多了點自由的人文氣息,反映了周汝川的性情。
  「醫學目的在救人,醫人醫病要醫心,愛護病人如親人,不怕勞苦好醫師」,從他勉勵醫學系學生的打油詩,就能洞悉老先生的堅持。
  主動照顧弱勢患者
  這幾年在健保總額制度壓縮下,醫院也變成人肉市場,病患看病院方要惦量合不合算,但周汝川卻很特別,在老先生堅持下,中山附醫發展癌末病人安寧照護,更創設身心障礙牙科門診,甚至免費接送來自社福機構的弱勢患者。
  今年10月底,他到日本參加母校創校百年校慶,當年他到日本行醫時,花了700多萬元購置的房子,目前市價已超過2、3000萬元,他心念一轉大方的把它捐贈給中山醫大,當作學生赴日本實習的宿舍。
  每一回,有周董事長出現的場合,可不是因為什麼教育部、衛生署長官蒞臨,反而是醫療援助,或是公益捐贈,周汝川在這種聚會出現,為的是給學校、醫院協助行善者鼓勵。
  ■周汝川小檔案
  ˙民國6年出生,台中附小、台南長老教會中學畢業
  ˙民國22年到日本關西學院念書,畢業後考上日本齒科大學
  ˙民國30年回到台中
  ˙民國32年在台中開設「汝川齒科
  ˙民國38年更名「中心齒科診所」
  ˙民國44年創設「中山牙醫專科學校」
  ˙民國46年教育部審議通過「中山牙醫專科學校籌設案」,民國48 年教育部核准,招收4年制牙科新生
  ˙民國51年,中山牙專改制為私立中山醫學院及增設醫科
  ˙民國52年,在台中市中港路上興建7層樓的附設醫院;民國55年開幕
  ˙民國89年升格為醫學中心
  ˙民國90年改制為中山醫學大學醫院」
 

資訊授權 : 中時電子報客服中心回覆 :  對於您之前來信所詢問的問題,以下是我們的回覆內容: 謝謝您的來信更感謝您對中時電子報的支持 關於您所提的轉載授權只要您的網站或部落格並無商業營利性質並且詳細註明作者及來源出處、原始網址就很歡迎您直接引用 再度感謝您對中時報系的支持與鼓勵祝您 平安快樂 ChinaTimes.com 中時電子報 客服中心 敬上 日期:2007/1/4 AM 11:22:18
 
 
禪花

Jan. 5, 2007

評論
Closed
資訊來源 : 中國時報    E5/生活新聞   2007/01/02
 
http://news.chinatimes.com.tw/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801+112007010200258,00.html

 
《練功心得》外丹功,練過的人都說棒
 
 
【朱武智/台北報導】
  不練不知道,練了才知妙。練過外丹功的人都有這種感想與評價;有人還把「成效」寫成文章貼在網路上,感謝推動感謝和教導,連教育部、國科會網頁都有專文介紹。因為長時間練習外丹功後,每個人的身心顯得更健康。
  高雄縣阿蓮國小教師鄭淑鵑就寫了兩篇文章,感謝該校教師林慶雲致力推動外丹功,造福阿蓮鄉的鄉民。原來,林慶雲因打排球不慎腳踝受傷,四處求醫都未見好轉,只要天氣一變,像颳風下雨,令他酸痛難忍,後來看到電視介紹外丹功,林慶雲便報名參加;這一練,他腳踝的疼痛減輕,最後竟痊癒,整個人心情也變得開朗。
  就這樣口耳相傳,每天清晨五點,阿蓮國小操場就湧進人潮,大家各自甩手抖動練起外丹功。校方與鄉民之間的互動,就因教導練習外丹功變得更熱絡。
  推崇外丹功「有效」的張玉霞說,她從小身體就不好,小病不斷,加上生產做月子所帶的病痛,讓她身心健康陷入低潮。直到練了外丹功,她多年的便秘、慢性鼻竇炎、富貴手、慢性扁桃腺炎、甲狀腺瘤、關節炎、生理期異常、長年感冒咳嗽、偏頭痛、B型肝炎,多已痊癒或得到改善。
  梁明宗說,他50歲後身體就出現一些小毛病,像雙肩無法舉高、酸痛異常,看病吃藥都無效。後來,他太太鼓勵其練外丹功,練了7年,60歲時的他,頭髮烏黑、爬山走路健步如飛,令人羨慕。問他怎麼保養?他說「就是外丹功」。
  中華外內丹功網站(www.tankung.org)的「討論區」,目前集中在外丹功與中風預防、復健等慢性病的意見交換內容;教育部的社教博識網(wise.edu.tw)、國科會網站(www.nsc.gov.tw)都刊載外丹功免費教學的時間、地點,以及外丹功的由來、招式、對身體產生的功效等;國科會網站還註明「友善列印」,以鼓勵民眾練習外丹功 。
 
 
資訊授權 : 中時電子報客服中心回覆 :  對於您之前來信所詢問的問題,以下是我們的回覆內容: 謝謝您的來信更感謝您對中時電子報的支持 關於您所提的轉載授權只要您的網站或部落格並無商業營利性質並且詳細註明作者及來源出處、原始網址就很歡迎您直接引用 再度感謝您對中時報系的支持與鼓勵祝您 平安快樂 ChinaTimes.com 中時電子報 客服中心 敬上 日期:2007/1/4 AM 11:22:18
 
 

禪花

Jan. 4, 2007

評論
Closed

回顧 2006

12 月 31st, 2006 / / categories: 心情日記 /

回顧 2006 之時,竟然找到了 2001 年 3 月在大陸的心境創作. 如今看到仍心有戚戚焉 !!!

 

天年適逢西,一懺動千里,
今游江扈地,明日訪京畿,
回首前塵事,登上時光機,
跟隨明太祖,東征一年七,
患難共相隨,功成表辭意,
告別洪武帝,穿梭時空裡,
南宋高宗喻,求才欲征西,
朝辭妻兒去,暮宿黃埔溪,
展翅欲騰空,秦檜獻奸計,
金牌十二道,件件是重擊,
暗夜細思量,越想越驚悸,
若非高宗意,孺子敢相欺,
飛鳥尚未盡,良弓已折棄,
香江氣數盡,寶島危汲汲,
禪花立禪參,不當岳鵬舉,
白愚非真愚,伯溫識先機,
劉基山中隱,遺下眾兄弟,
九龍同根生,手足不相棄,
不忍藏真相,吟詩洩天機。

 

莫問我自何處來,莫問我將何處去,
要行天下無難事,只要身中有絕藝,
結伴同行闖江湖,一年半載不憂慮,
一杯酒來兩角銀,處事最終論情義。

 

禪花

Dec. 31, 2006

評論
Closed

風雨無阻 – 煉誠心 (二)

12 月 22nd, 2006 / / categories: 修行日誌 /

終於結束忙碌的行程, 原本以為會被打亂的練功步調非但沒什麼影響, 還因此有時間可以回到中山公園的場地練功, 可算得上是塞翁失馬.

 

抱朴子:『人欲地仙,當立三百善;欲天仙,立千二百善。若有千一百九十九善,而忽復中行一惡,則盡失前善,乃當復更起善數耳。』

 

姑且不論成仙之說與行善數目, 這句話明卻表達出修行應有的決心與毅力, 唯有自身的心完全不受動搖, 當可體會能自助天助之機.

 

禪花

Dec. 22, 2006

評論
Closed

風雨無阻 – 煉誠心 (一)

12 月 15th, 2006 / / categories: 修行日誌 /

這一陣子較為規律的生活老實說對練功有相當的幫助.

 

但一想到即將有數日忙碌出差行程, 心理著實湧起一股憂慮, 深怕工作時間不規律會影響練功的持續.

 

外內丹功革新版增補本中提到, 無懷人曰 : 『外丹有九難, 一難持之以恆, 二難事務忙迫, 不屑習外丹, …』, 這真是切中要點, 人的惰性不可輕忽, 任何一次中斷都可能造成再難持之以恆.

 

記得今年端午後的週四 ~ 週日正好前往台南, 有幸回到中山公園的場地練功, 當時天氣很差, 有豪雨特報, 對於我這個偶爾才有機會回到場地的學員, 當然是不可能被風雨所阻的, 但在看到台南在地的師兄姐竟然是雨越大, 來的人越多, 不禁令人心裡由衷的尊敬. 如今回想起來, 人生無時不刻都是考驗, 上天賜與的考驗, 環境的考驗, 自己內心的考驗, 正是為了磨練一顆堅定不移的心.

 

 

禪花

Dec. 15, 2006

評論
Closed

外丹功張大師生日紀念日

12 月 1st, 2006 / / categories: 修行日誌 /

外丹功網站於2000/12/1開站, 當日是 張大師 志通 生日紀念品(不知是國曆 or 農曆), 今天又逢 12/1, 身為外丹功的弟子, 當記取大師推廣外丹功的心願, 終生為外丹功的推廣而努力.

 

禪花

Dec. 1, 2006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