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d

養真集摘錄 – 序

11 月 27th, 2006 / / categories: 養真集 /

在外丹功增補本中, 大師數次提到 "養士云: ……", 特別找尋這些文句的出處, 找到了 "養真集" 這部書, 翻閱部份內容後, 發現的確是好書, 而且文詞不算太深奧, 將陸續摘錄經采章節分享.

 

禪花

Nov. 27, 2006

 

———————————————————————————————

養真集

 

通元理而不通禪,必受固執之病。通禪理而不通儒,多成狂慧之流。求其禪儒皆通而又能貫之以道,不但今鮮其人,即古之紫衣黃冠下,除紫陽蓮池外,恆不多觀。

 

丙午夏之日,偶過友人趙公齋頭,見几上有《養真集》一卷,因溯其書之淵源,乃得之海甸慧福寺,寺僧得之陳提臺,提臺又得之其家西席,遂借歸閱之。係隱士養真子所著,惜其不表姓名,蓋赤松黃石者流也。

 

其書由儒悟禪,就虛靈而養舍利,由禪證道,借般若而煉金丹。談空則皆拈花畫壁之真傳,論道則無鉛虎汞龍之假借。孔顏樂處信手拈來,濂洛薪傳隨筆揮出,彙三教而同歸,掃白首青牛之幻相,總百家唯一轍。

 

洩天心水面之精微,不作空中樓閣,步步階梯,修成幻海橋樑頭頭道路。衲子朝夕玩味,不須十卷楞嚴,羽客行住遵循,何用五千道德?驀直行去,省多少雲水三千。俯首入來便可坐洞天十二。

 

因其為稀有之奇書,遂全忘我心之固陋,始續貂以裁狗,繼付棗而登黎,以後尋真,不用白雲觀裡,從茲訪道,何須黃鶴樓頭?採玉探珠,全望高明之慧眼,飛昇羽化,庶酬作者之婆心。

 

噫!偌大乾坤應有知音之客,如斯世界豈無見性之人?聊染翰而暢言,遂無心而成序。

 

乾隆丁未上元觀燈日
白鬢老人王士瑞題於塵世蓬壺

評論

十六年前母親節前幾週, 初次聞道, 懵懵懂懂的年紀, 福緣只有三個月, 可喜的是道已深植心中.

 

之後的三年間, 或練或停, 雖無成就, 但竟然可以在四個月內減了 24KG, 也算不錯的印證.

 

三年後 (13年前), 在一次算是生死意外中, 我重新回到啟蒙之地, 啟蒙恩師救了我一命.

 

畢竟少年心性, 又逢初次戀情, 福緣又能有幾個月 ??? !!!

 

十年光陰, 我竟然蹉跎了整整十年, 練練停停,  毫無寸進, 完全迷失在貪, 欲中.

 

或許是上蒼憐我, 在這兩三年中給了我數次反省的機會, 偶而能有清醒的時刻.

 

但我心中真的很怕, 怕自己又在不知不覺中迷失自我.

 

求道路艱辛, 心意甚堅定, 闖關九十九, 唯恐一懈怠.

不求仙丹度我凡胎, 但願心靜不染塵埃.

 

禪花

Nov. 23, 2006

評論
Closed

求道無二法,唯誠唯勤而已矣

11 月 22nd, 2006 / / categories: 修行日誌 /

日積月累至丹寶,祇為身體永綿延,

若無間斷能行者,足稱平生一地仙。

 

《抱朴子‧極言》:「故曰非長生難也,聞道難也;非聞道難也,行之難也;非行之難也,終之難也。」

 

求道無二法,唯誠唯勤而已矣。

 

禪花

Nov. 22, 2006

評論
Closed

這就是我的「道」

6 月 23rd, 2006 / / categories: 修行日誌 /

道是什麼?

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

這是我長久以來最認同的「道」的解釋。

孔子曾說五十而之知天命,在接近不惑之年的我漸漸可以感受到人生應該找尋自己的天命並嘗試遵循天命而行。

我不擅言辭,但這就是我的道!!!

道德經有云:「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我的修行之路偶爾學習上士聞道勤而行之,偶爾又像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但是最怕的就是自己猶如下士聞道大笑而不知。

 

禪花

June 23, 2006

評論
Closed

求道心

6 月 20th, 2006 / / categories: 修行日誌 /

權位在握志不移,富貴離身氣不改?
財富名利歸黃梁,慎防凡心易生苔!
滾滾紅塵修行難,勤拭明鏡已數載,
借問今生何來矣?吾為求道人間來。

求道心,意難表,一首七律暫寄情。

禪花 

June 20, 2006

評論